媽媽們知道嗎,其實寶寶也是需要愛的眼神的。
幼兒在1歲半~2歲半時期,最需要母親的愛,但在這一時期,父母很容易用“不許這樣“之類的口吻訓斥孩子,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好有的父母,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,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,總嘮叨孩子這不行那不行,其結(jié)果是孩子真的不行了。
記者:內(nèi)藤博士,有幸拜讀過您的著作《育兒原理》,深受啟發(fā)。您在著作中提到,育兒的根本在于"眼神",能否介紹一下,年輕父母應該怎么做?內(nèi)藤:嬰兒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,但會用眼睛來判斷父母對他的愛。眼神是心靈之窗,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,也能和以溫柔的眼神注視他的人視線對合,母愛就是靠這種眼神的對話來傳達的。
因此,年輕父母只要懷著溫柔的心情去懷抱嬰兒,以充滿愛的眼神去注視嬰兒,這種由眼睛和眼睛的對話產(chǎn)生的"心與心的對話",對培養(yǎng)嬰兒健康的身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?
幼兒在1歲半~2歲半時期,最需要母親的愛,但在這一時期,父母很容易用"不許這樣"之類的口吻訓斥孩子,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好,用孩子最需要的充滿母愛的眼神去注視他,這樣才更有效。?
年輕媽媽在育兒方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?您有什么建議?內(nèi)藤:最重要的一點是盡快地進入角色,即母性本能的自我發(fā)現(xiàn)。孩子一出生,母親就喂以初乳,這不僅僅是營養(yǎng)問題,更重要的是,嬰兒嘴唇的刺激從乳頭前部神經(jīng)傳到母親的情緒中樞,進一步刺激了母性的本能,從而激發(fā)了更強烈的母愛。母親要意識到自己是一位母親,要滿懷信心地接觸嬰兒,嬰兒的心靈就會充滿安全感。?
中國的年輕父母中不少人存在著"育兒焦慮",您認為如何才能減輕或者消除這種"育兒焦慮"呢?內(nèi)藤: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(xiàn)象,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落后于其他孩子,比如智力發(fā)展、學習狀況、體重增長等方面,由此而產(chǎn)生種種"育兒焦慮",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。要減輕或消除"育兒焦慮"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需求,及時給予他所需要的,他并不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強加于他,要順其自然,這樣孩子才能穩(wěn)定、健康地發(fā)展。?
內(nèi)藤先生總結(jié)出:哪怕是才兩歲的孩子,只要他明白了道理,就能控制自己。于是,他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:“愛的目光足夠嗎?”這個口號提出至今已經(jīng)半個多世紀了,現(xiàn)在聽起來仍然覺得十分親切。因為,今天的孩子仍然渴望愛的目光!
假如你的孩子經(jīng)常的煩躁不安,或者是孤僻沉默的話,那么你們就要注意了,是不是自身的問題導致的孩子,孤僻不愛說話是不是你給孩子愛的目光不夠的多,多與孩子用心用眼神的去溝通讓孩子擺脫這些煩惱,創(chuàng)造一個好的家庭環(huán)境,使孩子不在迷茫。